“十四五”將建設國家儲備林3600萬畝以上
|
發布日期:2023/2/8
來源:網絡 |
“木材安全是關系生態文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問題”,國家林草局生態中心相關負責人在國家林草局舉行的2023年第 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建設國家儲備林3600萬畝以上,增加蓄積7000萬立方米以上。
該負責人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木材安全,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2012年,按照國務院關于構建木材安全保障體系的要求,我國啟動了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至2022年建設范圍涉及全國29個省(區、市)、六大森工(林業)集團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十年來,國家林草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木材儲備得到有效增加。十年來,累計落實建設資金1400多億元,累計建設國家儲備林9200多萬畝。工程建設區總蓄積增長2.7億立方米,年均蓄積增長量約10.8立方米/公頃,通過國家儲備林累計產出木材約1.5 億立方米。
二是金融創新取得積極成果。為了促進國家儲備林建設,2015年國家林草局會同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制定出臺了貸款期限25-30年、寬限期8年、利率執行基準利率、資本金比例最低20%的國家儲備林建設金融貸款政策。七年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為相關省(區、市)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授信3200多億元,累計發放金融貸款1100多億元。同時,各地積極探索統貸主體林權抵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途徑,形成了“政府主導、金融支持、社會參與、多元投資”的國家儲備林融資框架。
三是助推了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各地依托國家儲備林建設,大力發展林木產品加工和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提高森林生態文化服務產值,增加產業收入,逐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鄉村新面貌,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國家重大戰略。據統計,十年間國家儲備林建設提供就業崗位總數超過360萬個,木材產出收入超過了1500億元,依托國家儲備林開展的綠色產業實現經濟收入近100億元,圍繞國家儲林建設形成的加工企業達2700多家。
據了解,2022年,國家林草局進一步加強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先后制定了《“十四五”國家儲備林建設實施方案》《國家儲備林建設管理辦法》等,并對十年來國家儲備林建設進行全面總結評估,為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該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的國家儲備林建設,將以保障我國木材安全為主要目標,以創新投融資渠道、建立新型產權模式和經營模式為重要途徑,推動國家儲備林建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建設國家儲備林3600萬畝以上,增加蓄積7000萬立方米以上。
|
|
|
|
木業信息網聲明:
1.凡是本網原創的新聞報道,均會注明來源“中國木業信息網”,歡迎各媒體網站轉載,請尊重知識產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木業信息網。
2.凡是我方網站轉載的新聞,均會注明新聞來源,旨在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若有侵權等問題,請發郵件到woodinfo@163.com,我方1個工作日會做刪除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