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薄木飾面板生產中,生產金絲柚(楠木)薄木飾面板時透膠及變色是兩個極易出現的質量問題。由此,可導致大批的成品質量降等。筆者根據多年的實際生產管理經驗,在此對這兩個問題的應對措施作些探討。
1 透膠問題
在金絲柚薄木飾面板生產中,由于金絲柚薄木的刨切為生材刨切,因此薄術含水率通常比較高,加之薄木厚度較小,如果基材(膠合板)涂膠量偏大或貼后陳化時間過短,則極易導致透膠現象的發生。冷壓(預壓)壓力偏大,也會引起透膠。要解決透膠問題關鍵需抓住以下6個要素。
1.1 薄木厚度
在天然薄木飾面板生產中,飾面薄木的厚度因其樹種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生產漂白水曲柳薄木飾面板的刨切薄木厚度常為0.28~0.32mm,紅橡薄木飾面板的刨切薄木厚度常為0.20~0.24mm,而金絲柚刨切薄木厚度常為0.12—0.15mm。如果生產中有透膠現象發生,金絲袖刨切薄木厚度可選大值,即刨0.14~0.15mm,或略加厚至0.16—0.17mm。
1.2 薄木含水率
由于生產工藝的不同,刨切薄木的含水率會有很大差別。而拼貼時如果薄木的含水率偏高,則容易出現透膠現象。故此應通過控制木方的含水率和薄木存放時間來控制薄木的含水率。薄術含水率<60%時,對控制透膠有幫助。理想的薄木含水率為 30%。
1.3 涂膠量
在實際生產中,涂膠拼貼工序常用涂膠量約為90 g/m2。為了解決透膠問題,在不影響膠合強度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基材表面光潔程度適當減小涂膠量。生產中可以取剛涂上膠層的基材1張,貼二張薄木,然后用1~2個手指在薄木面上用力壓,再翻轉手指來看,如果涂于基材表面的膠透過薄木粘在手指上明顯或較多,則說明涂膠量偏大,應調小;如果幾乎沒有或有極少膠水粘在手指上,則說明此涂膠量不致引起透膠。
1.4 調膠
調膠工序對透膠問題的影響主要表現在:①填料添加劑的品種,用量和質量——填料添加劑不得受潮結塊,必須與膠水有良好的混溶性。用量一般不大于膠水總量的5%(質量比)。②調制膠水時必須將各組分攪拌混合均勻。
1.5 陳化時間
實際生產工藝中,陳化時間的長短不宜定死,而應根據當時生產環境氣溫的高低、空氣濕度的大小、薄木含水率的高低、膠粘劑配方。涂膠量等因素綜合考慮。氣溫高、空氣濕度低、薄木含水率低、涂膠量小,則陳化時間應短些;反之,則可適當加長陳化時間。
1.6 冷壓壓力
通常情況下,冷壓壓力太低,則起不到預期的預壓效果,而由于薄木的自然干縮導致拼口離縫。反之,如果壓力太高則易產生透膠。最佳冷壓法為分段逐步加壓法:第一段先用147—196kPa的壓力保壓約20min,第二段再加壓到294~392kPa保壓約50min。如果由于基材的厚薄不均和風干而出現板端頭膠合不良時,可采用極端頭局部增壓法或增加第三段加壓法(490~588kPa解決。
如能把握好上述6個因素并能靈活地互相協調好,就可以避免透膠問題的發生。
2 變色問題
在金絲柚薄木飾面板生產中,由于金絲柚木段、木方、薄木和飾面板都極易變色,如果控制不好,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生產中必須注意下列問題:
2.1 截斷
金絲柚原木截斷后在存放過程中極易出現端頭變色發黑(俗稱“黑頭”)的現象,因此金絲柚的貯存應選擇整根原木貯存;截斷后的刨片用木段要求存放期小于等于7天。
2.2 鋸剖
木段鋸剖所得的木方更容易變色,常為心部變藍(俗稱“藍心”),因此實際生產中要求鋸剖所得術方的存放期小于等于2天。
2.3 刨切
在木方刨切成薄木的過程中,如果有鋸末、木屑、泥塵或水滴掉到薄木上,都會引起薄木變色。所以每一根木方在創切前都必須用手電刨刨干凈術方的各個表面,使木方表面干凈光潔不帶有泥塵和鋸屑。另外還需截去或用木鑿鑿去木方上面的死節部分,除去木方中的鐵釘、彈頭、碎石等硬物。此外,還需控制本方的含水率,調整好刨刀和壓尺的角度,搞好刨片機機臺的衛生。這樣才能刨出干凈的薄木,避免薄木因受到污染而變色。
刨切好的干凈金絲袖薄木在存放數小時后即會變色,先變藍,后漸轉深變黑,所以生產中要求創切后薄木存放期小于等于3h。
2.4 膠合成型
拼貼好的金絲油飾面板,在預壓(冷壓)前的陳化期也會緩慢變色,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盡量縮短陳化期、盡快預壓。一般陳化期應控制在30~60min。經熱壓后的金絲油飾面板,在剛剛出熱壓機時,板面溫度比較高,此時板面極易變色,先變紫紅再逐漸變得暗黑。為解決此問題,應將壓制好的飾面板盡快冷卻。可在熱壓機的出板一側,設置一個出板架。出板架層數與熱壓機的層數一樣,出板架各層的高度與熱壓機的開檔相對應。出板架一端裝有風扇,在飾面板進入出板架時風扇將風順著每一張板的正面和背面從板的一端不停地吹向另一端。板
|
|
|
|